計劃背景

自2015年起,樂施會與香港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開展了「從起步開始-幼稚園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支援計劃」,致力支援非華語幼兒及幼稚園,提高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學與教質素,冀能從起步點收窄非華語學生和華語學生中文水平上的差距,長遠增加非華語學生的教育及社會流動性。

project-timeline-1-desktop V2 new
project-timeline-2-tablet V2
project-timeline-3-mobile V4
「從起步開始」第三期

憑藉豐富經驗及有效往績,計劃於2020年由社創基金委聘,獲伍絜宜慈善基金、利希慎基金以及樂施會投資,不但得以展開第三期計劃,更成為全港首個按效益付費項目,樹立了創效投資的新里程碑。第三期計劃進一步擴大支援規模及方式,例如提供教師專業發展課程及非華語家長支援服務,出版中文二語教學手冊和教學資源,建立網上學與教資源平台,補足業界需要。計劃六年來服務超過80所幼稚園,讓2300名學生及250位教師受惠。

計劃特色

 

 

支援模式

種子學校 課程主任每週到種子學校約一至四天,為非華語幼兒教授中文增潤課,同時與學校教師實行協作教學,互相觀課,跟進、檢討學習進度,讓參與教師內化動態增潤學習模式的教學策略;

網絡學校 — 計劃向網絡學校提供中文作為第二語言課程及相關教材套,再由原校教師負責為該校非華語幼兒提供中文增潤課程。團隊成員會定期到訪網絡學校,幫助教師結合理論與實踐,指導教師如何調適校本課程,提供有關學與教的建議。此外,團隊成員亦會向教師講解團隊設計的評估工具,檢驗他們自己的教學成果,從而加強教師的評估素養。

課程

課程以動態增潤學習模式(Dynamic Enrichment Learning Mode)為設計基礎。該模式靈活結合主流及第二語言課程,兼備小組學習和沉浸上課之長,讓幼兒在沉浸環境與華語生一起學習。老師可度身制定合適程度的教學內容予幼兒,輕鬆掌握個別學生的進度和需要,繼而給予更切身的幫助。本模式既鼓勵非華語幼兒運用中文,也改善他們的聆聽理解能力及促進共融環境,營造了一個有利第二語言學習的環境。

教材

計劃提供一系列專為照顧非華語幼兒多樣性而設計的教材,包括:

 

自編圖畫書 — 主題豐富多元、內容生動有趣,貼近非華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文化;

 

原創兒歌 — 由音樂顧問韋然先生監督、計劃導師創作,歌詞配合粵語九聲六調,歌曲配合,易唱易學;

 

部件識字 — 幫助非華語幼兒有系統地掌握常用部件,鞏固識字能力和策略。

教學法

利用分組活動時間,以小組課及個人課形式為非華語幼兒提供中文增潤學習,以生動及多元化的學與教策略,讓幼兒從唱遊中愉快學習。

專業培訓

採用課程與教學領導培訓模式("Train-the-Trainer" Mode),提升參與教師教授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技巧。計劃透過工作坊、個人啟導、跨校交流以及分享會等活動,竭力為業界栽培更多具備教授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知識和經驗的專業人材。

 

建立社群

計劃為參與老師提供跨校交流機會,讓教師深入了解如何在不同客觀環境的學校下應用計劃教材及教學法,並認識更多中文二語教學的同儕。計劃開設了網上平台,與大眾分享豐富的學與教資源,包括教學手冊、圖畫書及各類教材。